信息感知教研室举办“加强课程思政建设”主题活动

  罗振        2023-03-01        18

2023228日上午10时,betway必威基础教研室和信息感知教研室全体成员,在新学期开学之际,为深入贯彻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教学理念,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在疫情后时代发挥线下课堂教学优势,在综合楼525开展了主题为“加强课程思政建设”的教研室活动,所有参会教师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要素展开激烈讨论。

与会教师提出,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“课程”,重点在“思政”,关键在“教师”,重心在“院系”,成效在“学生”,从而支撑整个课程思政体系结构。课程思政必须要具有完备的课程建设体系,不能局限于将理论内容书本化,要建立课程建设、实施、评价和反馈的过程,从源头、目标和过程上都做到强化所有课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,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、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。如在培养方案、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、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;在课程评价标准(学生评教、督导评课、同行听课)的制定中应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等。

有了好的课程建设,才能为思政注入灵魂,指明方向。要充分认识到思政价值的引领不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,这是需要各门课程之间同向同行、协同育人合力才能注塑的价值理念。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,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,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,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,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,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。

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,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。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,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。作为一线教师,要充分利用上岗教师培训、专业主任或专业责任教授培训、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等多种措施,切实增强自身的育德意识,培养和提升育德能力,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。只有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才能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。

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,不但要求转变教育观念,同时还要求优化教学内容、创新教学方法,涉及各类各门课程,并不局限于某些个别课程,因此,还需要在院系的领导下建立起上下贯通、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。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应成为院系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,要明确院系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责任,并上升到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所必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。

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。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,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。要坚持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,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德育和素质的要求,并以此为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标准。同时还要在这样一个思想舆论相对多元化的时代,充分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给学生输送多元化的德育价值理念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导向的思政输出。

总之,通过此次活动,与会教师都充分认识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,同时明白了自身作为一线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责任。与会教师都一致表示,在后续课程建设中,一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,最大程度的为学生输出思政理念,助力课程思政体系全局建设。


 

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】  【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】